【我們不是製衣廠,我們是一個服務品牌】
一般做制服的人,都會採用製衣廠的做法,我希望區分出我們是服務型的品牌,了解客戶與否比你個人聰明與否更重要。我把時裝的概念套用在制服中,我做生意一向如此,我沒有想得太複雜。
【1. 由時裝批發起家,專攻東南亞市場】
其實我從1980年代就開始製作時裝,當時東南亞人很流行來香港賣貨,於是我們趕上這班車,為台灣、新加坡、泰國客人製衣,我們當時做批發,運營得非常好。但1997年的金融海嘯,那時貨幣下跌之後,我看到了危機。
【2. 為朋友放膽嘗試,時裝美學成制服元素】
2006年有一位好朋友找我製作一間上市公司的製服。他說:“我公司上市,制服要做得好一點。”那間公司很大規模,有600名員工。我一向製作時裝未必合適,但這次我用時裝的方式做製服,效果很好。
【3. 一場新制服fashion show,刺激開拓時尚制服想法】
他舉行一個發佈會,讓我們全新的製服以時裝秀的形式展示,我覺得很有趣味及成功感。自此我認為可以開拓一條新的生產線——製作時尚製服。一開始有很多困難,亦非如我想象般每位客人也像那位客人的要求般簡單,有些客戶是採用招標投標的方式,有些客戶會貨比三家,我製作制服時有一個很大體驗。
【4. 金融海嘯以為玩完,專攻制服感受市場脈搏】
2008年金融海嘯,突然間經濟下挫,對營運時裝來說影響很大。客人心情不好就不會買衣服,但我們仍然有製服生意,定製製服的客人告訴我說:“他准備開設6間店鋪,店鋪要轉換形象。”我當時心想不會吧,原來我的世界太小,原來有不同行業,他們增長快速我也不知道。這樣令我覺得做製服很有意思,可以觸摸到市場脈搏。我決定於2008年開設品牌,主力製作製服。
【5. 客戶無分大細,守業2年見突破】
守這個行業,我守了兩年以上,才出現突破位。生意不分大小,有交易額小的客戶,自然會有大交易額的客戶,因為客戶會轉工,或者轉投另一行業,客戶層面就會擴闊。
【6. 跳出製衣廠框架,做制服要經得起測試】
一般製衣廠來說,當然是訂單金額大而款式少,每個人都希望那個款式會流行,但製作製服是否如此?並不是。他不會有爆發性,因為公司訂製的數量是固定的。但製作制服並不容易,需要做測試,制服要穿50、60次,客戶要求你洗50次,我們要通過測試,但這樣是有好處的。因為客人來年也會找你來做製作同款製服,你向好的方向想,事情就會簡單很多。
【7. 不怕蝕住做,接觸大企業拿經驗】
初期我們很高興接到海洋公園的訂單。他們有很多不同樂園,有些場館的員工不多,困難就是數量少款式多。當時我們很想接到大企業的訂單,以累積資歷。每次做都會有好結果,你認清了問題,於客戶身上學到東西,只要你想到方法去突破,你就能夠進一步。以當時我們做時裝的模式來做這單生意,坦白說是虧損的。但當我們拆解問題之後,情況逆轉,當然能賺錢。
【8. 改變廠長製衣觀念,限時完成滿足客人需求】
我們怎樣將這訂單化零為整,這是一項技術。要我們廠長非常配合才可以,這是非常困難的。我們沒有暫停做時裝,製作時裝的概念是,例如冬天的貨品我們兩個月前已準備好,有足夠時間製作。但制服有限定時間,限期之前客戶要收貨,若然趕不及,他們的員工便沒有制服可穿,這是不可以的,準時使我們的重大承諾。價錢亦十分重要,有些製作量大的客戶,他們要求市場價格,我們就想辦法去配合,可能找材料方面要多些考慮,多點功夫而已,是不是,不會做不到。
【9. 無懼萬事起頭難,由Cold Call轉為擺展覽】
我開始了製作製服,並非一帆風順。打了4000多個Cold Call電話,才得到3個客戶,但這3個客戶很長情,現在仍然是我們的客戶。做生意不要弄得這麼複雜,可以自由些經營,我們決定參與展覽會,開始轉換方法。我很有冒險精神,我到不同范疇的展覽會設攤檔,參與零售業、餐飲業、美容業,嘗試了數年,我便知道哪些行業我們容易拿捏。
【10. 10年成功蛻變,一單job收7位數字】
我們成立至今已經10年,每年30個客戶,共計有300個,最大的一張訂單是7位數字。營業額每年也有10多個百分比的增長。7位數字的訂單是承包了整間公司的制服,可能是酒店,或是於香港有20至30間分店,大陸可能有500間分店,一次過於香港落單定制。我覺得香港可以長期發展,做製服這門生意,屬於穩定的生意。我們都會為客人儲存衣料,有些布料並非隨時說有便有,你要明白客戶很心急,可能突然間增聘了20名員工,要我們安排妥當,我說“得”。給客人一個承諾就可以了。我要做好企業制服這行業,如何保持優勢?除了企業製服之外,還有什麼突破?
Comments